首页 资讯 正文

研学“趣”三明!邀你开启“青山绿水·生态文明实践之旅”~

体育正文 23 0

研学“趣”三明!邀你开启“青山绿水·生态文明实践之旅”~

研学“趣”三明!邀你开启“青山绿水·生态文明实践之旅”~

福建素有(sùyǒu)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称,2022年全省森林(sēnlín)覆盖率65.12%,连续44年保持全国(quánguó)首位,林业、林区、林农在“三农(sānnóng)”中占比高。近年来,福建域内金融机构深入践行森林“四库”理念,以“二产促一产带三产”思路,不断创新(bùduànchuàngxīn)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,推动优化林业经营主体专属金融服务,服务深化集体(jítǐ)林权制度改革,助力林业增效、农村增绿、林农增收。 “一张票”的创新(chuàngxīn)搅活林业经营“一池春水” 杨孙忠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白溪口村村民,通过承包(chéngbāo)林场从事林木种植、培育工作。由于林木从种植到采伐需要(xūyào)20年左右的生长期,在此期间(zàicǐqījiān)不仅无法采伐出售,而且需要花费大量人力、物力对林木进行精细养护,一度资金紧张(zījīnjǐnzhāng)。 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乘着林票改革试点的“东风”,杨孙忠(yángsūnzhōng)与官庄国有林场签订了124亩林地的合作经营协议(xiéyì),并获取相应价值的林票。兴业银行三明分行主动上门服务,向杨孙忠发放149万元(wànyuán)林票质押贷款,用于购买苗木扩大生产,解决了杨孙忠的资金难题。 三明地处福建(fújiàn)西部,是福建集体林权(línquán)制度改革的重要策源地,森林覆盖率达77.12%。本世纪初以来,当地通过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“敲开银行(yínháng)门、盘活万重山”的林业(línyè)金融创新探索,让广大林区释放出强大经济活力。林票制度改革是三明深化林改的重要举措,也是探索“两山”转化(zhuǎnhuà)通道的创新实践。 2019年,三明市率先在(zài)全国开展以(yǐ)“合作经营、量化权益、市场交易、保底分红(fēnhóng)”为主要内容的(de)“林票1.0”改革试点。由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将合作共有的林权份额化、价值化,制发成林票,应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产生(chǎnshēng)的林权结构小型化、林地资源分散化、林业管理复杂化等新问题。 林票作为一种资产凭证,可在产权交易场所(chǎngsuǒ)进行(jìnxíng)交易、流转,也可向银行质押贷款(dàikuǎn),还可由金融机构或资产管理机构(guǎnlǐjīgòu)通过信托计划或资管计划认购,实现金融资产投资与森林资源融资有效(yǒuxiào)衔接。近年来,福建(fújiàn)三明、漳州、龙岩、南平、泉州等地通过林票改革,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推动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林农变股东,进一步促进了资源增长、林权增益、林农增收。 但有的地方,林票发行后市场流动性差,溢价程度有限,社会投资热情不高。2023年,三明市再次创新推出(tuīchū)林业(línyè)生物资产票据(林票2.0),放活林地(líndì)经营权。通过自然资源部门(bùmén)登记(dēngjì)、林业部门备案,以及林业生物资产公开(gōngkāi)登记系统进行信息登记、公示,创设电子化资产凭证,折资量化森林经营主体所有的林木资源,实现林业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。 “过去社会资本参与林业投资,需要(xūyào)直接参与林业经营(jīngyíng)管理,而林业的专业性与复杂性,无形中抬高了投资门槛。”三明市林业局局长陈平说,以“林票2.0”为(wèi)代表的股金型林票有效畅通了社会资本“进山(jìnshān)入林”的渠道,降低了投资门槛。 2024年末,三明市沙县成功落地全国首单林业生物资产票据质押(zhìyā)贷款800万;至2025年3月末,三明各类(gèlèi)林票质押贷款累计投放金额5971.99万元(wànyuán)。 今年,福建省林业局联合省委金融办、人行福建省分行、福建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《关于做好林票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进一步通过夯实林票制发(zhìfā)基础(jīchǔ),推开市场交易,创新投融资模式等(děng)措施,拓展林票基本功能,引导高效(gāoxiào)合作。 金融助力“合作经营”破解林业低效(dīxiào)难题 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兴源村,林农入股“森林生态银行”,在一个主伐周期内每亩林地保底有1200元到1800元不等分红,造林抚育期后即逐年发放;超额利润再按约定分成,由(yóu)村民和村集体共享。“林场经营效益比(bǐ)一般经营高三(gāosān)到五成,还能到林场务工(wùgōng),这一做法深受(shēnshòu)村民认可。”当地林农张兴隆介绍。 “森林生态银行”是南平市顺昌县,创新以(yǐ)股份合作经营模式(móshì),破解林权(línquán)分散,林业经营碎片化、低效化的一种(yīzhǒng)联合经营模式。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国有林场负责人詹旋常(zhānxuáncháng)表示,“森林生态银行”建立了村级经济合作社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平台,引导林农采取“分散式(fēnsǎnshì)输入、规模化整合、专业化经营、持续性变现”的模式,与国有林场开展股份合作经营,打通“资源变资产变资本(zīběn)变资金”的通道,获得长期稳定收益, 在顺昌县,12个乡镇(街道)130个行政村已(yǐ)全部建成村级平台,累计完成林地林木购买、合作面积(miànjī)10.46万亩,扩大了林场的经营区,增加了后备森林资源。扩大经营规模后,顺昌县国有林场还先后从国家开发银行和(hé)中国农业发展银行,分别(fēnbié)获得相关专项贷款额度9.12亿元和13.5亿元,用于林业集约、高效经营。目前(mùqián),“森林生态银行·四个一”林业股份合作(gǔfènhézuò)经营模式已在全市推广。 与此同时,经福建省地方(dìfāng)金融监管局批准,当地还成立了“福建省顺昌县绿昌林业融资(róngzī)担保公司(gōngsī)”,为林农提供林权(línquán)抵押融资担保服务。截至目前,累计完成办理林权抵押融资担保贷款1568户(hù)、金额3.64亿元。为进一步拓宽林业融资渠道,当地还建立了商品用材林市场价值(jiàzhí)评估机制,让林权抵押贷款最高抵押率由50%提高到60%。 在(zài)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,近年来林业大户、林业专业合作社等,也纷纷选择与国有林场(línchǎng)进行股份合作,开展(kāizhǎn)林地综合经营。去年,福建上杭白砂林场引入福建和康(hékāng)药植科技公司(下称“和康公司”)以“龙头企业+国有林场+村集体(林农)+基地”模式,在林下规模化种植骨碎补等名贵药材(míngguìyàocái)。 目前(mùqián),林场与和康公司已种植骨碎补2000多亩,育苗3000万盆,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个,促进当地税收增加500万元(wànyuán)/年,为当地解决常年就业800人次(réncì),每年为林场增加额外收入290万元,让乡村(xiāngcūn)、企业、林场三方共赢。 “依托合作经营,基地除获得了中信银行的贷款支持,还制发了涉及700余亩的股权(gǔquán)型(xíng)‘福林票’,帮助农户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,发展产业。”福建上杭白砂(báishā)国有林场负责人邹秉章介绍。 记者还了解到,近年来,人民银行福建省(fújiànshěng)分行还紧扣林业产业政策(chǎnyèzhèngcè)导向,指导金融机构围绕竹林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、林产工业(gōngyè)、森林旅游等林业“八大工程”所涉特色产业,不断丰富林业经营主体(zhǔtǐ)信贷产品,发展(fāzhǎn)林农普惠金融服务,推动林业高效发展、三产融合发展。截至2024年底,福建省林业总产值(zǒngchǎnzhí)达到8121亿元,同比增长6.1%。 “数字金融(jīnróng)”创新助力林业金融高质量发展 “没想到在兴业银行贷款还会用到卫星技术(jìshù),不仅贷款速度快,而且还能(néng)实时监测茶叶生长状况,真是一举两得!”福建省泉州市(quánzhōushì)安溪县某铁观音茶企负责人表示,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运用“种植流”模型为该企业发放的1500万元贷款,解决(jiějué)了(le)企业春季收储铁观音的资金需求。 兴业银行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,创新运用卫星遥感技术,精准(jīngzhǔn)识别(shíbié)茶园地块、作物(zuòwù)面积等信息,建立作物种植画像,并将数据融入线上产品设计(chǎnpǐnshèjì),形成“种植流”审批模型,有效缓解林业资产价值评估难题。2025年(nián)3月末,兴业银行累计运用“种植流”审批模型为7884余亩茶园发放林业相关贷款1.02亿元。 新一轮科技(kējì)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,福建省内(nèi)金融机构也在持续探索金融科技赋能林业(línyè)发展新路径。除了不断丰富林业金融产品,同时将提高林业金融数字化(shùzìhuà)水平,提升林业金融服务水平,作为支持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。 早在2022年(nián)9月,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就联合福建省地方金融局、省财政厅等部门指导福建“金服云”平台设立“林业(línyè)金融服务专区”,聚合涉林(shèlín)主体信息、拓展“林业+金融”应用场景,为全省(quánshěng)涉林主体提供政策解读、产品推荐等融资服务。 福建(fújiàn)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蔡武华介绍,依托福建“金服(jīnfú)云”平台设立“林业金融服务专区”,林业经营主体只需登录专区,选择意向信贷产品,简单(jiǎndān)填写注册信息(xìnxī)后(hòu),便可一键提交融资申请。目前,该平台已上线19款林业专属贷款产品,有效提升了林业金融服务的便捷性、可得性。 针对信用(xìnyòng)数据“整合难”、信用档案“共享难”、信用平台(píngtái)“应用难”、林农(línnóng)贷款“选择难”等(děng)困境,2021年7月,福建省“中国林改第一县”龙岩市武平县,上线了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(liàn)技术建立的林业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。在此基础上,借助数字孪生、大数据等技术,通过整合林业、自然资源(zìránzīyuán)、金融、不动产等部门资源,当地(dāngdì)于2024年1月率先上线“e林通”平台,汇集14家金融机构上链提供69种专属金融产品。 龙岩市林业局副局长林德文介绍,林农在“e林通(líntōng)”平台一键提交融资需求后,便可(kě)快速匹配到金融机构的(de)小微金融产品。同时,贷款办理时效(shíxiào)由之前的15至30天,缩短到现在的1至2天,贷款利率较使用平台之前降低了30点(diǎn)左右。至2025年3月末,龙岩市已在武平、上杭、长汀三个县域上线该平台,上链专属产品182个,平台成功放款(fàngkuǎn)5573笔,放款金额达12.31亿。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针对林业(línyè)贷款尚无全国统一监测口径、难以动态掌握林业信贷投放情况等难点堵点,福建还(hái)探索建立(jiànlì)林业贷款监测机制,按照“林业贷款范畴与林业经济范畴保持基本一致”的原则,组织开展监测报送工作,更加全面(quánmiàn)准确跟踪研判福建省林业信贷政策实施(shíshī)情况。 截至2025年3月末,全省涉林贷款(dàikuǎn)余额1613.80亿元,同比增长13.7%,惠及43.44万户林业(línyè)经营(jīngyíng)主体;其中,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67.67亿元,同比增长10.86%。(记者秦宏 陈涵旸(yáng))
研学“趣”三明!邀你开启“青山绿水·生态文明实践之旅”~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